成為更多企業人的益友(摘自珠江商報)
日期:2006-08-07 作者:管理員
成為更多企業人的益友
來源:珠江商報 2006-8-7
廣東寶麗雅集團董事長葉中平:記得2005年元旦剛過,第一次的俄羅斯商務之旅,感受良多。回來后寫了一篇6000多字的長文,在春節放假前以一整版發表在《珠江商報·商務周刊》第27期上。這是我第一次與周刊的直接聯系。
逢周一出版的商務周刊,一直以報道企業資訊、企業管理等這方面的題材,特別面向中小企業的老板與管理階層。在企業面臨多種變化的今天,給企業提供相關的信息與應對的參考方法,的確是商務人士的益友。
這二年來,作為以輕工消費產品為主的順德乃至珠三角的企業,都面對這樣的問題:人手短缺,原料快速上升,電力緊張,人民幣升值,終端產品升價難……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未見過的。這都大大地考驗著企業人。國家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治國方針,也給企業人帶來新的挑戰。這時期的商務周刊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以及企業的觀點與對策,為企業人提供各種參考信息,也為企業人發表自己的觀點提供了舞臺。
2005年3月,出口俄羅斯的8000萬元溫州鞋被扣后,在國家商務部的機關報——《國際商報》辦公室,我與該報的顧問及二位編輯,在討論這扣鞋事件的引起原因,他們都很認同本人的觀點。并在2005年3月21日于《國際商報》上登了《以合法經營應萬變》一文,該文詳細地介紹了對該事件的反思,以及國際貿易一些戰略的討論。我們之所以討論這些問題,是因為《珠江商報·商務周刊》“順德商人的俄羅斯商務之旅”一文極有預見性地指出,溫州商人在俄羅斯市場的大量直接操作當地批發,并大量直接從中國進口鞋,過程中貨權不轉移的做法,將大大地打擊當地的這個貿易行業的生意人。而這過程中溫州商人所用的灰色清關手段,就極可能地成為對手打擊的對象。通過《珠江商報·商務周刊》報道的這個觀點,就成為事件發生前的預見,并被事實證明,也引起了《國際商報》的重視。
在《商務周刊》出版百期之際,祝周刊不斷成長,成為更多企業人士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