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產品附加值難行也要行
日期:2007-06-21 作者:管理員
摘自《南方日報》 日期:2007/6/21 作者:葉中平
這次大面積、大幅度的出口退稅下調是前所未有的,這里我們看到4個大前提:第一、中國的外貿順差不斷大幅加大;第二、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第三、出口退稅的下調,會影響中國的就業,這是個社會穩定問題;第四、這次下調是政府對國內產業調整和引導政策的體現。
7月1日實施的新的出口退稅政策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減少貿易順差,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方法是引導企業向節能低耗、創新和可持續的道路發展。
與“市場經濟地位”關系不大
中央政府此次之所以大幅降低出口退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此前的調整對控制貿易順差增幅和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作用不大。
這次退稅調整之所以沒有過渡期,可能是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太大了,如再給過渡期,這種壓力將更大。
據我了解,出口退稅政策的國際做法是:在產品全過程所征收的稅收全部退還給出口企業,現時西方國家都這樣做,這是符合WTO原則的。
我國從1985年4月1日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出口是國民經濟三架車之一,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出口企業所形成的產業鏈,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對社會的穩定、和諧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
綜合上述,我認為出口退稅的調整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發展關系不大。
“米貴大圍事”
廣東話說:“米貴大圍事。”就是說,米價高了,是所有人的事了。
同樣,在一定意義上說,出口退稅下調多少,就等于整體產品價格上升多少,這就是“米貴大圍事”了。
不過,中國產品出口,除了本國的同行競爭外,還有第三國競爭對手。比如寶麗雅公司的其中一個主要出口產品熨衣板,在歐洲這個國際市場,還有土耳其的熨衣板產業,是中國行業競爭的對手。如果中國的熨衣板出口退稅下降4%,這樣就跟土耳其的競爭對手的價格拉近4%。這就要看土耳其這行業的現實競爭力了,看這4%能否導 致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競爭格局的重大改變。
另一個是入口國的同行對手。接著舉上面的例子:歐洲市場本地的熨衣板產業生產廠家,這4%的價格上升體現了中國貨貴了4%,這有對整體的競爭格局有多大影響呢?值得思考。
提高產品附加值,難行也要行
國家的政策非企業可左右的,雖然出口企業在不同場合下大噴苦水,還要面對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壓力,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
第一、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這是一條難行也要行的路,國家也為我們指出了自主創新、提升附加值的路。這路相當艱難,涉及企業戰略的調整。順德企業中,我見到格蘭仕在這方面的嘗試,估計交了不少學費,但還是要行的。這包括品牌價值的提升,用創新取得比OEM多一點的利潤來應對這些變化,多從ODM、BOM上思考。
第二、強化服務。這也是一條艱難的路。服務增加,產品的銷售也提高,是客戶認為與你的公司做生意,雖然產品價格高一點,但服務好,還是值得的。我們可把產品成本體現為硬件,把服務水平體現為軟件。
第三、選擇有利潤的產品。這等于產品轉型了,由A產品到B產品。但要明白,同行的人就算比你聰明差一點,他遲早也會明白的,也會由A轉到B,這樣又重復無利潤的情況。所以要學習創新,學習提供優質的服務是長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