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亢奮不再 政府出手還是企業自救 9萬中小企業“成本地震”下的生存難題
日期:2008-05-29 作者:管理員
時間: 2008年05月29日 來源: 南方日報
原材料漲價、新《勞動合同法》出臺、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集體爆發”造成了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日益上漲。 本報記者 張由瓊 攝
今年1月—4月,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佛山民營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占工業總量比重有所上升。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43.15億元,增長25.3%,增速比全市高1.5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56.8%。
但另一方面,受原材料漲價、新《勞動合同法》出臺、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影響,外媒也吹起了“珠三角企業外遷”、“中國世界工廠時代結束”等論調,同時,中小企業叫苦聲也的確不斷。對于佛山9萬多中小企業來說,在他們創造的鮮亮的GDP增長數字背后,到底有沒有難言之痛?佛山中小企業在新一輪經濟調整中適應能力如何?為此,本報記者作了一番采訪。
鐘石軍在家具行業摸爬滾打了10多年,他的高爾頓家具公司是一家典型外貿出口加工企業,生產的床墊主要銷往歐美、中東等地區。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到現在他覺得“企業已經無法控制”。他說的無法控制是企業日益上漲的運營成本。鐘石軍面臨的困境只是佛山眾多中小企業的縮影。
而因反洗衣板傾銷而出名的寶麗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則干脆撰文在媒體上“大喊救命”,眾所周知的原材料漲價、新勞動法出臺、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集體爆發”讓他憂心忡忡。作為世界制造業基地,佛山有9萬多像鐘石軍們這樣的中小企業,經歷過野蠻生長的亢奮,現在他們不得不直面企業的生存問題。
宏觀調控下的迷惘
年初,《華爾街日報》大肆鼓吹“珠三角企業大規模外遷”曾引來一片嘩然,而就在5月中旬又唱起“中國世界工廠時代結束”的論調,該文章認為,在企業經營成本猛漲的經濟形勢下,作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廣東制造業3分之一企業將關門。在外媒一如既往的夸張論調中,折射出中小企業“野蠻生長”后的迷惘。
“現在真的沒頭緒了。”鐘石軍無奈地說,海綿是生產床墊的重要原料,現在鐘石軍發現海綿報價表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漲價速度。自年初以來,與圈內朋友聚會大家談得最多的是成本,他從沒覺得日子這么難過,很懷念以前的日子。在2005年,鐘石軍用30萬元資金創業,當年銷售額就過億。3年來,公司的銷售額保持500%的增長。而在順德就出現某些中小企業主干脆主動放棄經營權,將企業交由已經成長起來的職業經理人、業務骨干打理的現象。
“要警惕廣東制造業比較優勢未老先衰。”廣東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認為,珠三角制造業企業繞不過產業升級、轉移這道坎,只不過一定程度上來得比較早,這跟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有關。溫家寶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就說,今年恐怕是經濟最困難的一年,著名經濟學家魏杰就認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中小企業。
而一向喜歡“放大炮”的郎咸平5月初在廣州表示,大量資金從過冷部門(如制造業)轉移到過熱部門(如房地產業),導致過冷部門的生產減少、供給失衡,過熱部門出現泡沫。對此,葉中平認為,眾多不利因素背景下,工業資本的轉移正體現了制造業的集體迷惘,也是不少中小企業主的無奈選擇。
誰是下一根“救命稻草”?
“出口型中小企業期盼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盡快出臺。”葉中平說。目前,中小企業有技術、資金等天然劣勢,他建議地方政府給予稅收的優惠或相關費用減少的政策,給予中小企業借貸上的幫助,或者學習香港把中小企業的社會功能定位于解決就業,大企業定位于解決地方的稅收上。
但丁力覺得,佛山中小企業想長期低成本運營并不現實,他認為,面臨這場成本“地震”,企業首先要“自救”,不斷提升自身企業管理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廣東珠江開關廠董事長張柏成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覺得制造業企業不要害怕“制造”兩個字,要想辦法制造附加值、打造附加值。
對此,葉中平表示,今年各種不利因素的集中爆發,要給中小企業以“自救”時間。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佛山經貿系統人士也坦言,與兄弟城市相比,對企業改造“要求過快”,被很多中小企業看成“劊子手”。但禪城區經貿局副局長、禪城中小企業局局長沈樹華表示,其實政府一直在積極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關鍵是企業要主動進行升級。
上周三,禪城中小企業局就正式掛牌。沈樹華說,這將依法為中小企業提供指導和服務,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而在4月佛山新定位初步形成后,在佛山市委常委擴大會議討論上就有市委領導拋出《扶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做優,促進順德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繼續實施“內提外引”、“內強外優”的產業發展戰略,把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發展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企業賬本◎
今年以來企業成本到底增加多少?
口述人物:佛山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首先是勞動力成本,可以算一下,我們要在佛山做一個陶瓷營銷中心,按照一個員工的平均薪水5000元的標準,在《勞動合同法》等規定出臺后,社保待遇等相應每月將增加500元。這個增幅占到原工資標準的十分之一。而普通工人和一線管理者基本工資在2000元左右,按照每月增加500元的標準,成本增幅將增加1/4。
其次是原材料、物料成本的上漲。首先是辦公用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比例就在8%—10%之間。最重要的是陶瓷燃料的升幅很大。對于我們陶瓷企業來說,燒制每一塊磚的成本當中,燃料成本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目前,一噸柴油的成本在5700元。而這個數據在2000年,還是2700元/噸。雖然一段時期以來,國際油價起起伏伏,但是陶瓷燃料卻總是維持在高位運行。
再者是環保政策壓力下,購置污水處理設備、防塵設備改造,以及其后的維持運轉等開支大幅增加,購買和使用水、電、化學制劑等環保成本也在增加。
最后是稅負成本高,目前我們在佛山的稅賦標準在4%—5%之間。要知道,相比此前,每條生產線(即窯爐數)是按照每條每月幾十萬元的標準。但是目前是要按照用電量、生產線等多重標準來納稅。現在在佛山,每條生產線每個月的標準在300萬元/條,我們目前轉移到湖南之后的標準才在100萬元/條。
縱深◎
稅賦之痛
“現在佛山中小企業稅賦有點偏高。”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主一再強調,他甚至舉出企業去江門投資應繳納的稅賦的例子與佛山對比,但佛山地稅局相關人士認為,一個地方的企業稅賦比率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兄弟城市相比并沒多大意義。
不過,目前中小企業稅賦問題正引起各界關注,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外資企業和國內大型企業優惠待遇多,而中小企業優惠少。如果再算上民營企業稅前扣除項目少和經濟效益低,根據量能負擔的原則,更顯得中小企業稅收負擔重。
稅收過程不透明也是讓企業苦惱的問題,有相關人士就大倒苦水:在禪城陶瓷行業,某品牌企業稅賦達到10個點了,而有兄弟企業只是3到4個點,同行業不同稅賦壓力讓企業有苦難言。
對此,丁力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對于佛山很多企業而言,正面臨著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升級,以及開頭所說的嚴峻市場環境,企業正是用錢的時候,政府此時應該考慮適當減輕企業的稅賦。”
而一直在進行企業運作的葉中平則認為,新增的勞動力就業崗位,基本是由中小企業來承擔。因此,不應該讓中小企業承擔更多的稅賦責任。同時,對制造業發達的佛山而言,產業集群特色明顯,而中小企業在產業集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從長遠來看,應該保護中小企業。
對于佛山本地財政對稅收的要求高、而其他相對不發達地區利用稅賦優勢吸引企業的情況,順德中小企業信用互助會秘書長趙成武認為,政府其實應該按照當地財務等確定對稅收的要求,對企業采取靈活的政策手段。
信息化之惑
今年3月,阿里巴巴與佛山市政府雙方就中小企業信息化簽定戰略合作協議。在上周又出現新的動態,順德區與阿里巴巴達成共識,利用阿里巴巴的平臺,設置構建“順德專欄”,協助和扶持順德企業開拓國內及國際市場。
無獨有偶。也是上周,在禪城中小企業局成立儀式上,新鮮出爐的禪城區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完善區經貿局與聯合國貿易網絡北京中心在禪城中小企業網上共同建設的“佛山禪城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平臺”,為中小企業開辟國際化道路。
面對外界電子商務企業的“猛龍過江”,先不說佛山本身已經有華南鋼鐵網這樣的優質電子商務平臺,本土通訊運營商也各顯神通。早在去年7月,佛山電信就聯手佛山經貿局推出“商務領航 采購基地”平臺,試圖匯集佛山市政府、商會、工業園區、專業鎮提供的企業數據。
佛山市政府、順德區引入阿里巴巴、禪城與聯合國貿易網絡結盟也正折射出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的“天然缺陷”,困擾中小企業主們的是,他們在人才、技術、資金上都沒有優勢,制約了企業自身的信息化建設能力。政府只好試圖通過優惠政策的無形之手來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走上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其實,提以信息技術運用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已不是“新鮮事”,佛山市經貿局相關人士認為在企業創新、提升內部管理被很多中小企業老板提上案頭,在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走信息化道路提升經營水平已成為趨勢。“企業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刻不容緩。”該人士表示。
丁力也表示,制造業仍將是佛山經濟發展的主體,作為其中生力軍的中小企業應該順應潮流,通過企業信息化帶動企業升級。因為在年初的全國“兩會”期間,“信息產業部”變為“工業與信息產業部”,這已經釋放出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加速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訊息。
融資之難
“勞資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料能源的漲價,出口退稅利潤不再,土地租金大幅上漲。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資金融資的問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認為。
由于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市場靈敏度低,抗風險能力差等,使其信用程度更加低下,一般無力邁過銀行設定的門檻,同時中小企業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或干脆不愿抵押,使之與銀行找不到求同存異的契合點。
“現實的確是中小企業被隔絕于發行債券或股票上市之外。融資渠道受限,貸款的信用額度發生政策性的變化都是不利因素。需要關注的是,有的企業并不是真正缺少資金,其實有大量的資金在流通環節上。”順德中小企業信用互助會秘書長趙成武認為,企業界整體誠信環境沒有建立起來,成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因素。
“參照國外發達國家,如果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誠信體系,可以節省很多現金的。我們的中小企業就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遵守其中的游戲規則。拖欠款成為企業的包袱,這對生產環節和融資的影響不容忽視。”
其實,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和金融體制法律法規正在不斷健全,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近年來也開始利用其行業集群優勢和信息優勢,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并積極協調銀行、企業間關系。
在順德,目前已經出現的情況是,由協會牽頭,對中小企業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對內部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和內部監控以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信狀況,形成社會壓力。“如果政府與協會、銀行之間能密切聯動,中小企業在銀行的信用條件、融資條件和環境逐步改善,這將是開全國之先河的。”業內人士表示。
聲音◎
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
給中小企業多一點時間空間
在這一年,有太多不利于出口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接二連三地壓向這類企業,使其透不過氣來。出口型的中小企業,由于歷史的原因,應給其多一點的時間與空間,使其順利地過渡與提升。雖然也有一些中小企業會關門,給出口型中小企業帶來陣痛,但相信大量的企業是可以得到提升并繼續發展的。
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整體經濟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的過程中,使服務業發展起來了,制造業也找到中國大陸這個發展基地。使香港這些企業大部分都能發展得更快,而且有不少的中小企業變為大企業了。中國的出口型中小企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由于多種不利的因素,在短時間一齊壓向中小企業,使產品的制造成本上升了近50%。
順德中小企業信用互助會秘書長趙成武:
扶持不能只是姿態
政府政策究竟落實了多少?優惠政策是不是一種姿態?優惠政策是不是沒有切中要害?”不能一項政策出臺了,卻出現作為服務和優惠對象的中小企業卻根本不買賬的尷尬。
經濟部門總是忙于應付性的事務,作為政府應該增強宏觀經濟調控這只手的力量,加強對宏觀經濟的指導作用。我就曾經遇到這樣的尷尬對話。那是一次政府部門主動走下去傾聽企業意見和心聲的活動。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企業代表說:感覺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政策不夠啊!就有經濟部門說:我們都下了文件的,或者放在網上了,你們有沒有看到文件啊!
這是很典型的溝通渠道出現了問題。文件政策貫徹的過程值得反思。我曾經聽到不少企業家私下講:對于企業的所謂扶持多是文件性的、姿態性的,為了那么幾萬塊錢,我跑來跑去打申請都那么麻煩。
記者手記◎
溫州的遭遇值得佛山警醒
以中小企業為特點的溫州模式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就在4月底,溫州市中小企業協會應溫州市政府要求,提交了一份持續一段時間調查企業的一個報告。報告認為,20%的溫州中小企業目前已經處于關、停、半停工狀態,甚至倒閉。
而在4月下旬,浙江省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GDP增幅同比回落了2.8個百分點。如果同樣考慮今年是閏年增加了一天,那么實際回落將高達3.9個百分點。其中溫州又是浙江滑落最大的地方,這在改革開放30年歷史上是鮮有的。
幾乎所有矛頭都指向“企業成本上漲”,的確,正如那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讓溫州眾多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同樣中小企業眾多的佛山第一季度的GDP增長25%,其中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強。第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91.5億元,同比增長26.8%。
數據表明,在諸多不利因素下,佛山中小企業并沒想象中的“難過”。盡管如此,被認為最具活力的民間投資的晴雨表的溫州遭遇的問題值得佛山警醒,是不是佛山中小企業的危機還沒到?還是佛山中小企業能挺過這輪宏觀經濟調整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