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后經濟------中小企業將度“較長的冬季”
日期:2008-10-17 作者:管理員
港珠澳大橋是香港與珠江西岸雙贏的一條黃金走廊
本文2008年08月12日豋于《珠江商報》和人民網 作者:葉中平
港珠澳大橋在討論了多年后,最近終于達成了協議,由三地政府共同出資42%興建,并預計于2010年前動工。這對珠江西岸與香港的交往確是件頭等好事,對順德來說也是機遇。
我們知道,深圳由30年前的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的大都市,除了因當時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而劃一個圈建立了經濟特區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它靠著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香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發展成為一個遠東地區世界級的金融服務中心,這樣一來,深圳的地利因素明顯地體現出來,這就是為何同為廣東特區,深圳的發展會比珠海發展快得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深圳的發展也支持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產業的轉型,取得雙贏。
港珠澳大橋建成后,香港的優勢和影響力與珠江西岸的產業集群的結合所迸發出來的合力相信是巨大的。香港的金融服務、創新與設計服務、國際法律服務、國際市場的營銷服務等都是國內所缺乏及需要的,若兩地的交通成本更節約的話,這些優勢就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雙方的效益就更大。
筆者從順德外商投資協會獲悉,港商在順德的投資企業數占順德外商投資的一半以上,這說明港商與順德經濟關系的密切程度。如果有了港珠澳大橋,會使得港商到順德投資地的時間和交通成本更低廉,如此就會有更多的港商會選擇順德這個地方。而隨著如順德等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產業的轉型,香港的服務行業又有一個新的市場,使原來的“前店后廠”的模式將會發展出一種嶄新的模式來支持兩地的共同發展。無疑,港珠澳大橋,將是香港與珠江西岸雙贏的一條黃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