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企業家的“六字精神”
葉中平 25/10/09
2009年10月28日《文匯報》
一個面積八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萬左右的縣級城市,2008年創造了1562億的GDP,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與珠江水系的周邊地區相比,資源、環境差異不大,而今天的發展水平卻差別甚大。它就是——順德。順德今天所取得的成功與當地企業家的長期努力有著莫大的關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順德人,我認為離不開順德企業家的 “開創、務實、誠信”這六字精神。就是這種精神,支持著順德經濟的不斷高速提升。
在過去的二百年,西方經濟學家從理論與經驗上都證實了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原因是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而推動著兩個要素起作用的背后,動力是什么?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教授的回答是:社會經濟增長要素背后的原動力就是企業家。之后的西方理論界對美國、英國、日本的研究也論證了這個觀點。我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書時,導師張維迎教授也一直強調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所以北大光華也把培育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己任。在這氛圍中,我更多地想到順德企業家與順德企業家的精神,希望從中探索順德企業家與他們所代表的精神是如何推動著順德經濟的高速發展。
一、“開創”精神成就順德產業鏈
順德的多個產業成為中國國內的龍頭行業,形成今天順德的眾多產業鏈。如家具制造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使順德形成了涂料、木工機械、小五金、家具貿易和展覽業等行業與家具材料市場等與家具產業配套的產業鏈。我曾帶不少朋友到樂從的十里家具市場參觀,無論是國內的北方朋友還是歐美的朋友都感到驚訝。他們都問同一個問題,為什么能夠實現眼前所見的情景?我的回答是:社會一直流傳的“順德人飲頭啖湯”的講法就是答案。這就是順德企業家的開創精神。
沒有順德企業家的開拓、創新意識是不可能有今天繁榮的順德經濟的,正如張維迎教授所指出的:創新——企業家的基本職能,冒險——企業家基本的素質之一。正是順德企業家們把多種要素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并不斷創新改變其組合的方式,從而帶來了經濟的發展。
我的一段親身經歷也說明了這一點。在還是計劃經濟的時代,大約在1985年,我還在順德商業局任職。有一天,來了兩位訪客,他們是當時容聲冰箱的人,其中一位就是與容聲的發展有重要關系的人物——潘寧先生。當時潘先生正直壯年,滿懷沖勁,他講,他們剛做出了冰箱,希望取得當時擁有五金交電公司的國營商業的訂單。當時行內人士都知道,那時順德最出名的鄉鎮企業裕華風扇廠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順德商業局對其計劃投產的仿照日本日立開發的十寸座鐘鴻運扇給與訂金與包銷全年產量的支持,裕華的區老板是收到包銷的定金才去投資模具的。潘先生也想搭這一趟快車。但冰箱和風扇的技術含量差異大,以當時順德的工業水平來講風險較大,且當時冰箱以日本原產的樂聲、東芝和日立等幾大品牌壟斷了廣東市場,當時廣州的萬寶冰箱也剛起步。而當時這個市場結構的確帶給順德商業局極大的商業利益,所以商業局就沒有考慮潘先生的這個合作項目。當時筆者目睹了潘先生的整個拜訪過程。而作為一個沒有被當時作為蓄水池功能的、順德最大的國家商貿公司看上的產品,這企業在幾年以后就憑一款103升的冰箱成為順德企業的老大,這就是科龍一段不為媒體所報道的故事。
了解科龍成長經歷的人,就會知道創新與冒險的精神在潘寧先生這類順德企業家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相信順德聞名于世的家電產業中還有更多這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也明白順德今天的成功,是以眾多企業家的不斷創新和冒險作為支撐的。
二、務實精神造就順德產業集群
前幾天于順德見了一印尼的朋友,他想在印尼開一冰箱工廠,我就介紹了順德這產業的情況。他看了后對我講,這個產業集群就是他所需要的。
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成長,不浮躁,這些都是順德企業家的工作作風的具體寫照。這里體現了一種氛圍,一種文化,并感染著外來的人,使來順德創業的人也有所改變,變得如順德人般務實。也是由于這種務實才有今天的順德產業集群。容桂、北滘的家電產業,樂從、龍江的家具業,勒流的小五金產業,倫教的木工機械產業,均安的牛仔服裝產業等都形成了一個個產業集群,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我很多外省的商人朋友對順德了解多了以后都對順德人的務實精神大加贊揚,特別是在今天的社會,不少急功近利、想一天發達的浮躁思想廣泛流傳下,順德人的這種務實精神顯得更難能可貴了。
那么,這種務實精神是如何造就順德的產業集群的呢?這是一種以地緣關系為特點自發完成的模仿與競合行業。當甲見乙生產制造A產品成功,自己眼見為實,也參與制造A產品。這種直觀學習的方式再加上市場的競爭,找出自己的優勢后進行差異化經營,在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環境下,就形成了順德今天的產業集群體系。這是一種靠直觀感知的方式,看到附近或鄰居的企業成功,就實實在在地學著做,形成了如星星般的同行的和配套的企業群了。
三、誠信精神鑄就順德大生意格局
“和順德人做生意放心”,這是各地商賈們的感受,意思是順德企業家做生意“誠信”。誠信是經營手法的外在表現,商業社會正是靠誠信來推動的。誠信為順德企業家帶來了更多的生意,推動了順德各產業的做強做大。
順德企業家誠信的精神是從順德人的民風中傳承而來的。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有言道:各處鄉村各外例。于朋友婚宴慣例中,來賓得封上紅包,主人家也欣然接受。而在順德,來賓也需封上紅包,但主人家最多只接受10元5元的,把大部分都退還,而現在更多的是主人家會把紅包撕去一小角,當即還給客人,當作受了對方的禮了。順德人的觀念認為:“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自己手上有多少錢,就辦多大的喜宴。而且賓客能花時間參加喜宴,給主人家助興,已是給了莫大的面子,不應讓客人過多的破費。這與其它地方要幾百元到上千元的賀禮才能參加一喜宴相比,在順德食得開心得多。而這個也只有在順德才是這樣的習例。所以在順德收到婚宴的請柬并不是“紅色炸彈”,不用回避,因為參加這種宴會并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我想這是順德人民風樸實的體現,也是誠信的民風的一種體現。
而順德商人的誠信與順德的貿易發展歷史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早在清朝,二百多年前的絲綢大量生產和交易,使順德成為近代工業較早發展的地方,而絲綢這種有期貨交易的產品,在沒有合同法的那個時候,靠的就是“牙齒當金使”(即講的話就是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順德商人的誠信習慣,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四、順德企業家六字精神的新發展
順德經濟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步形成和豐富了順德企業家的六字精神,它分別代表了企業家的意識、工作作風、經營手法,貫穿于順德企業家的思想、行動以及給外界的感覺等全部層面。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順德的企業家,同時也擴大了順德企業家的視野。
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到今天,順德企業家的視野則經歷了一個“廣度”與“深度”兩個層面的大拓展。順德企業家以前眼看著廣州的市場,如美的的開創初期是為廣州的日用電器企業作配件的供應商,早期的順德企業不少都經歷了這個階段;企業發展了,再把眼光擴大到國內市場,做成品銷售,如90年代的美的、裕華、生魚牌T恤、容聲冰箱、格蘭士微波爐等等;企業再做大了,視線就更為放大;現時企業家的視野已放眼全球,如本土企業的美的就是個典型的代表,并進行產業制造基地的全球配置。順德商人把開拓市場的目光放到國際上,這是視野廣度的一種表現,而這種廣度還表現在把任用人才的目光放到國際上。美的何享健的一句“70年代用北滘人,80年代用順德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世界人”,我想正充分體現了這點。而視野在“深度”這個縱向維度開拓的表現,就是企業家從安心做綠葉式的配件商,到做OEM成品的制造商,再到ODM的開發設計商和OBM的品牌商,萬和的發展之路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另外從單打獨斗,到重視產業前后鏈的配套,再到抱團去參與競爭,也充分體現這點。從努力賺錢,不斷擴大資本的原始積累,到積極利用各種資金資源來加快發展,再到利用上市這個現代資本市場,利用好這個企業快速發展的推進器。這些都記錄著順德企業家走向成熟的過程。
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順德企業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水土養一方,順德在歷史上是河涌水網地帶,這些水網雖然帶來了優良的土地和生物,但也由于河涌的阻隔容易使人們關注的距離不夠遠,難以形成面對一望無邊的廣闊平原的開闊心胸,思想可能有一定局限性。雖然順德土生的商家們,經過了如繭變蛾這種脫胎換骨式的歷練,成為了大企業家。但全球化的今天,信息量大、知識要求高、變化極快,在順德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持續發展、開拓市場方面,等企業家自己全弄明白時,環境已改變,機會不再,所以當今社會強調多種專業知識的人才團隊組合的重要。企業要形成擁有專業水平的人才,并創造能留住他們的環境與利益分配的機制,使有識之士為企業作出貢獻。而美的又在這方面做了順德企業家一個標桿的榜樣。
順德企業家正是憑借這六字精神創造了一個縣域經濟的奇跡,使順德人變為“可怕的順德人”。我相信在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歷史主題下,在中國內銷市場后黃金十年的大環境中,順德企業家將繼續發揚并豐富這六字精神,使順德的經濟再次獲得飛躍。